
疏通污水“堵点” 铺就民生“通途”
——双江县政协三种协商形式协同发力助推基层治理记
■ 通讯员 谢体辉 杨新军 俸俊敏 文·图
仲夏时节,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沙河乡陈家寨村委会下排村民小组农舍错落有致,清澈的溪水绕村流淌。而在三年前,这里却是污水靠蒸发、气味难闻的区域。这一变化的背后是政协协商力量向乡村治理末梢深度延伸——双江县政协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将提案办理协商、院坝协商、专题议政性协商的“触角”精准延伸至基层治理末梢,探索出协商民主深度融入农村污水治理的新路径。
提案协商 锚定目标不松劲
农村污水治理规划与实际脱节、生活污水横流、养殖户畜禽粪污收集处理设施简陋,面对这些治理痛点,提案办理协商成为关键破局点。近三年,针对政协委员提出的关于加强农村污水治理的提案,双江县政协组织委员、乡村干部、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及村民代表多次深入村组察看,并召开提案办理协商会,最终通过完善村庄规划、优化线路设计、争取项目支持、激发内生动力等举措,助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实施。提案办理协商会围绕美丽乡村建设任务,以钉钉子精神紧盯问题关键环节,找准项目实施与群众需求之间的结合点,疏通污水“堵点”、 铺就民生“通途”。
院坝协商 共绘治理同心圆
农村污水治理点多面广,群众的理解、支持与参与是成败关键。县政协通过院坝协商平台,将议事地点搬到陈家寨村委会下排村民小组村民家门口,由县政协相关委(室)负责人担任召集人,召集政协委员、乡村干部、群众代表、利益相关方代表等参加院坝协商。院坝协商议事会议上,大家围绕排污设施为何要管、由谁来管、怎么管好等问题畅所欲言、出谋划策。通过充分协商,会议达成制定《沙河乡陈家寨村委会下排村民小组污水设施管理制度》等共识,有效破解排污设施“重建轻管”顽疾。院坝协商聚焦“微切口”解决群众“烦心事”,真正实现了“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使污水设施从“无人管”转变为“众人管”、污水治理从“政府工程”转变为村民自觉维护的“自家事”。
专题协商 提供治本“金点子”
为破解污水治理中系统性、深层次问题,县政协充分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优势,精准开展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协商。围绕“农村污水治理”主题,深入不同类型村庄“解剖麻雀”,形成高质量的协商报告。在县政协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上,委员们与政府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面对面,聚焦规划引领、治理模式、管网建设、投入机制、设施管护等议题深度协商,提出了出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奖补办法、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村建设项目实施、建立“政府引导+村集体主导+村民共管”的长效机制等建议。这些“金点子”被充分吸纳进农村污水治理行动方案,为科学治污、长效治污提供了坚实的智力支撑。
双江县政协通过三种协商形式协同发力,推动全县农村污水治理面貌焕然一新,全县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31个行政村210个自然村,村民们的生活品质得到了提升。更为可贵的是,通过协商实践,村民的主人翁意识被唤醒,参与公共事务治理的热情高涨且能力显著提升,基层治理的根基在一次次真诚对话、有效协商中得以夯实,为乡村的绿水青山注入源源不断的治理动能,铺展出一幅基层善治与生态宜居交相辉映的动人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