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县区政协> 双江政协
院坝协商聚合力污水治理绘新篇—— 双江县政协通过院坝协商破解农村污水治理难题
发布时间:2025-08-26 09:59:00     来源:双江自治县政协 阅读次数:115

8月21日,在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勐库镇亥公村丫育组文化广场上,一场“院坝协商会”在此召开。市、县政协委员、村组干部、村民代表与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围坐一堂,用拉家常的方式共商困扰村庄多年的污水治理难题。

图片

踏村入户摸症结 民声定题找靶心

长期以来,丫育组的污水治理问题一直是困扰村民生活、制约村庄发展的“老大难”。内缺乏完善的污水收集与处理系统,生活污水、养殖废水随意排放,沟渠黑臭、蚊蝇滋生,不仅严重影响村容村貌和村民生活质量,还对周边水体和土壤环境造成污染,制约村庄生态与经济发展。面对这一难题,以往虽有零星整治尝试,但因缺乏统筹规划、群众参与度低、后续管护缺失等原因,成效甚微,污水治理陷入僵局。

政协在组织调研中发现,村民对改善污水问题呼声强烈,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各方存在利益诉求差异、意见难以统一等问题。如何凝聚共识、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成为破解污水治理难题的关键。基于此,政协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决定召开“齐心治污水,携手净家园”为议题的“院坝协商”会议,搭建开放平等的对话平台,推动多方协同解决问题。

围坐院坝商良策 多方接力聚合力

“院坝协商”会议现场,气氛热烈而融洽。

“丫育组污水问题既影响环境卫生,又给群众身体健康带来危害,这个问题不能再拖了”。会上,勐库镇党委副书记方学良率先“破题”,点出问题关键特别是生活及养殖污水渗入土壤会影响茶叶品质,我们不能让‘勐库大叶种’的招牌在污水上。

丫育组组长李文跃接过话茬,语气坚定:“隔壁东弄寨子靠‘政府补一点、群众筹一点、投劳干一点’的模式治好了污水,如今他们村庄整洁干净,日子过得舒心,我们基础不比他们差,同样可以做到!”

我家墙外那条沟,晴天臭、雨天堵”村妇女干部李文仙忍不住不是大伙不想治,就缺个章法、缺个领头的。今天定了方案,我第一个出工!

污水问题成为群众心头病,怎么治被摆上台面一起探讨。

“大家有决心,我们就有支持!”县农业农村局业务负责人杨治愚当场表态,将落实“以奖代补”政策,提供水泥、管材等建设物资;市、县政协委员、市生态环境局双江分局执法大队队长赵桂琴紧随其后,承诺派技术人员全程提供规划设计技术服务。

“有部门撑腰,我们更有干劲!”丫育组副组长王真华拍着胸脯保证,将带领大伙投工投劳,把污水治彻底;村支书也应声表态:“全村人一条心,钱不够大伙凑,力不够大伙出!”

如何治逐渐达成共识,加强管成了大家一致想法。

建得好更要管得好!一位老年村民代表的话引发共鸣,管子堵了谁修?氧化塘咋维护?今天得把管护的事说透!

这个建议说到了点子上!”县政协委员余新芝表示赞同,“治理不是一阵风,建议推行分片管护,按户划网格、定专人,再订个奖惩制度,让设施能长久用下去。

你一言我一语间,治污的“路线图”愈发清晰,从统一思想组织发动,从资金来源到管护细节,每个环节都凝聚着共识。

共识落地绘新景 长效管护成果

协商凝聚共识,承诺化为行动这场院坝协商议事会最终达成了个共识一是村民主体“挑大梁”。由村、组牵头,全体村民投工投劳投资,全程参与工程建设与后期管护;二是协作联动“一盘棋”。丫育组理事会负责做好群众思想动员、组织发动等工作,制定实施方案,带领群众完成治污工程建设;县农业农村局通过“以奖代补”给予水泥、钢材等建材物资补助,环保部门提供规划设计技术服务指导;三是网格管护“管长远”。按网格管理划定管护区,明确管护责任,落实责任人,实现奖惩挂钩,确保设施长效运行。

“院坝虽小,却能聚民心、解民忧。”县政协主席王顺云现场督导时感慨,这场协商会真正践行了“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民主真谛。下一步,县政协将全程跟踪方案落地,定期组织“回头看”,推动协商共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治理成效。

不久后,随着治污工程启动,污水横流的景象将成为历史。清水绕村、绿树环舍的愿景,正从村民的期盼,一步步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