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置厂房不能再‘睡’下去了!”
“玉米秆、甘蔗叶丢了可惜,能不能做成青储饲料?”
“要整合项目资金改造闲置厂房,构建利益联结机制。”

近日,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政协在大文乡大南矮村召开以“盘活闲置资产、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为议题的院坝协商议事会议。县政协领导、大文乡领导、县政协委员、村“两委”干部、村民代表、企业代表、县直相关部门负责人等 20余人齐聚一堂,共商乡村发展大计。
直戳“沉睡资产”痛点
会上,乡党委委员、组织委员杨琳首先通报商前调研情况并指出大南矮村存在“有资源缺利用、有产业低效益”的问题,尤其以洼子地生猪养殖厂闲置多年为典型,既造成资源浪费,也制约了集体经济增长和群众增收。
“闲置厂房不能再‘睡’下去了!”县政协委员刀和金的发言直指关键。他提出,洼子地生猪养殖厂作为村级集体重要资产,需尽快盘活以避免资源浪费,这一观点得到与会人员共鸣。大南矮村小南矮下寨组组长李生庭建议,盘活资产需结合村情实际,与现有产业深度融合,“要往长远看,不能搞‘一阵风’。”村党总支副书记李世民说,闲置厂房改造应实现“双向效益”,既激活“沉睡资产”,又为群众发展产业、村集体增收提供载体。乡产业发展和技术服务中心干部陈卓还从规范管理、安全使用等角度,提出了厂房改造和设备利用的具体建议。
破解增收难点
“玉米秆、甘蔗叶丢了可惜,能不能做成青储饲料?”大南矮村汪家寨组组长陶金保的提议,打开了盘活“三资”的新思路。他建议建设青储饲料加工厂,通过村集体直接经营或出租模式,让农业废料“变废为宝”。
村委会副主任陶元文细化了这一思路:“可以采取‘村集体资产+农户’或‘村集体资产+养殖大户+农户’模式,整合项目资金改造闲置厂房,构建利益联结机制。”
“周边村养牛户多,青储饲料需求大!”大南矮村民陶元清点出产业可行性。上寨组村民李刀保建议,通过党员会、群众会宣传发动,组织农户与经营主体对接,保障原料供应;转折组组长李金木则关注农户利益:“要签协议明确付款时限,让群众心里有底。”

近邻的忙冒村、邦驮村两个村相关负责人也认为,以前蔗稍就地焚烧的做法存在很大安全隐患,实地观摩回去以后,会认真做好广大蔗农宣传工作,通过售卖变成钱;另一方面,待时机成熟以后也可以开展类似于青储饲料加工的生产经营活动,增加集体经济和村民的收入。
双江南华糖业有限责任公司技术员孔广伟带来企业视角:“项目可提供临时或长期岗位,结合原料收购、现代化设备使用等举措,既能降低成本,又能让村民就近务工增收。”
健全规章制度
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赵成和则说,需制定明确方案和协议,细化厂房维护、出租(租赁)费用支付等条款,保障各方权益。
“发现疑似非洲猪瘟症状时,应立即隔离猪群,限制猪群移动,同时要做好消毒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移动监管。加强集体三资管理是从中央到地方的一项重点工作,目的是要进一步规范管理、促进农民增收、村集体经济壮大。要按照‘四议两公开’的议事原则,让我们的资源、资产、资金发挥效益最大化,让我们的干部清清白白。”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执法大队长李芝健做了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并就农村“三资”管理和壮大集体经济等提出了很好建议。
乡纪委书记、村挂钩领导寇路明也亮明自己态度:“既做好对接联系和服务保障工作,为全村产业发展保驾护航,又紧盯产业项目的政策落地、资金使用、工程实施等关键环节,确保项目公开透明、阳光运行、群众受益。”
共识落地结硕果
经协商,会议达成以下共识:盘活闲置资产,激活大南矮村生猪养殖项目闲置厂房,争取项目资金加大投入,让闲置资产“活”起来、“用”起来、效益发挥出来;壮大集体经济,结合县级扶持项目,采取“村集体资产+养殖大户+农户”模式,以出租或租赁方式为村集体创收;促进农民增收,项目建成后通过青饲料原料收购、与蔗农及养殖户合作、就近务工、使用现代化设备等举措,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加群众收入。
与会人员一致鼓掌通过上述意见。下一步,县政协将尽快整理协商成果并逐级交办落实,确保“组织强起来、资源活起来、产业旺起来、日子富起来”的目标落地见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