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以“聚民意 坚果变‘金果’·建机制 村企民‘三赢’”为议题的院坝协商议事会议在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邦丙乡邦况村召开。来自邦丙乡各村的坚果种植户和利益相关方代表组成协商主体围坐一堂,围绕坚果产业发展的痛点难点,心贴心交流、面对面协商,用“小院坝”架起“大民生”的连心桥,为推动特色产业提质增效、群众增收致富凝聚起共商共议的基层治理合力。
邦丙乡地处双江县南部,林地广袤、气候适宜,7.73万亩坚果种植面积占全县坚果种植面积的50%,是群众增收的“绿色银行”。然而,随着产业规模扩大,种植管护不统一、销售议价能力弱、果园放蜂成效不佳等问题逐渐显现,制约着坚果从“好资源”向“好收益”的转化。为破解这一难题,双江县政协深入调研,组织政协委员、群众代表、县直部门及乡村干部共商良策。
会议由县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负责人主持,21名协商主体围绕“四统一构建产业共同体”“加强果园放蜂管理”“深化‘村集体+合作社+农户’协同机制”展开讨论,会议现场,村民谈切身感受,部门提专业建议,发言气氛热烈,建议措施务实管用。
“施肥时机不对、病虫害防治不及时,种出来的坚果品质参差不齐,卖不了好价钱。”村民李新忠率先道出种植户的心声。
“建议统一选种、制定管护标准,从源头保障品质。”李新良的提议引发共鸣。
县林草局参会代表则表示将派遣技术人员实地指导,解决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技术难题……
围绕“四统一”构建产业共同体,6位村民代表和部门负责人从统一种植规范、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质量检测、统一销售渠道等方面建言,为产业规范化发展理清了思路。
针对“果园放蜂”成效不佳问题,村民李文强、田学锋等提出“禁止养殖胡蜂,保护授粉小蜜蜂”“成立互助小组互相监督”等建议。
邦丙乡产业发展和技术服务中心负责人进一步强调,胡蜂捕食蜜蜂、威胁人畜安全,严格执行村规民约是关键。
6位代表的发言凝聚共识:守护“小蜜蜂”就是守护“金果子”,只有共同遵守规则,抱团发展才能实现坚果与蜂蜜双增收。
在“深化党建引领协同机制”环节,党员李江学提出,发挥党组织优势,破解产业“小、散、弱”问题。
李兵、杨学良等村民则从合作社的“技术培训”“集中采购”“稳固销路”等实际出发,呼吁种植户加入合作社。
县政协委员李改进、鲍光明分别提出“整合资源降成本”“三方权责绑定”等路径,建议通过“保底收购+二次分红”“三权分置合作”,让村集体、经销企业、果农成为“利益共同体”。
经协商,会议达成三项共识:通过统一种植规范、统一技术标准、统一价格调控、统一销售渠道“四统一”,构建坚果产业共同体;加强“果园放蜂”管理,严格执行禁止养殖胡蜂的村规民约;深化“村集体+合作社+农户”协同机制,实现村级集体经济、企业、果农“三赢”。
“这次协商让我们听到了最真实的声音,也找到了最实在的办法。”邦况村党总支书记李绍光表示,下一步将推动协商成果落地,完善水利设施、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发展坚果加工业,让“小坚果”真正变成“金果子”。
“院坝协商不仅是解决问题的‘金钥匙’,更是密切党群关系的‘连心桥’。”县政协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协商形成的意见将以《协商意见函》《协商意见报告》报送相关部门办理,后续还将跟踪问效,确保协商成果变发展实效。
从“各说各话”到“共商共议”,从“问题清单”到“成果清单”,邦况村的院坝协商生动诠释了“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基层民主真谛,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协商民主力量,也为更多基层治理难题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院坝协商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