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协会议> 全体会议
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大会发言丨张大远:关于对滇红史料进行抢救性挖掘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4-03-04 21:52:00     来源:临沧市政协 阅读次数:17

640 (29).jpg

临沧是世界茶树起源地,云南大叶种茶的故乡,世界著名的“滇红”之乡。1938年以来,滇红茶穿越历史、跨越国界、行销国内外,不断促进中国与世界人民相知相交、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而滇红原产地——临沧也随茶一起声名远播,“滇红”成为临沧享誉中外、久负盛名的历史文化名片。近年来,市委、市人民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加快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滇红茶制作技艺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临沧市先后被认定命名为“中国红茶之都”“全国滇红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成功举办系列茶事活动,“天下茶尊”和“红茶之都”两大公用品牌影响力日益扩大。与此同时,《中国临沧茶文化》等专著奠定了滇红茶历史文化研究的基石,凤庆滇红茶博物馆等展馆常年免费开放、功能持续发挥,为滇红茶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文化滋养。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民国期间中国茶叶公司档案资料678卷,云南省档案馆馆藏民国期间云南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档案资料512卷,凤庆县档案馆馆藏民国期间、新中国成立以来顺宁实验茶厂、顺宁茶厂、凤庆茶厂档案资料486卷,完整保存了滇红源脉,为还原滇红历史提供了最可靠的依据。

目前,我市在滇红文化提升上存在诸多短板,在滇红历史挖掘上面临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市内存放滇红茶1938年创制起至今20余万份珍贵历史档案,特别是民国档案濒临老化,已出现部分纸张破损、字迹退化,因无经费保障,尚未进行抢救性技术修复,存在突出隐患。二是市内档案机构存放滇红历史档案未数字化,无法有效组织专家学者、有关机构协作整理研究,严重制约滇红史料编研。三是史料保存分散,市外档案机构存放的滇红档案未系统整理,民间滇红史料未开展征集,滇红史料占有不系统、不完整。四是滇红文史资料未形成专辑专著,散落于各时期各类史志书籍中,加之,临沧市至今没有茶叶志,《中国临沧茶文化》《凤庆茶叶志》出版后,市级已17年、凤庆县已28年没有茶历史方面的地方专著出版。五是各级档案馆馆藏有关滇红档案尚未开发利用,滇红历史挖掘、研究、阐释和展示严重滞后,文化铸魂助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薄弱。六是滇红亲历、亲见、亲闻史料“人在史在、人亡史亡”的遗憾未有效减少。

为此,建议:

第一,要突出重点,抢救优先。滇红历史档案等史料原件非常珍贵,但要把这些原件完整、系统、永世保存下去是不可能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因素对史料原件的损害是不可避免的。当务之急,一是留住根,尽快开展滇红史料数字化工作,永久保留史料原件影像,减少原件翻阅频次,实现最大限度保护;二是守住魂,尽快归集档案机构和散落民间的滇红史料,选编《滇红珍档》,为深入挖掘滇红历史和繁荣滇红文化奠定基础。

第二,要统筹规划,梯次推进。滇红茶史料抢救性挖掘工程巨大、困难重重、耗时冗长,不可一蹴而就,必须久久为功、有序推动。一是用2年时间编纂出版《滇红珍档1938—1949》,用5年时间编纂《滇红珍档1949—1978》《滇红珍档1978—2018》,打破滇红史料“藏在深闺人未识”的困局,壮实滇红历史的“筋骨”。二是整理滇红文史资料专辑,打破滇红历史资料缺乏专著的困局,查缺补漏,系统归集,以政协“三亲”材料丰满滇红历史的“血肉”。三是以史料挖掘最新成果更新市内现有滇红主题展览,并策划设计一个能充分体现临沧滇红茶的历史、现状、未来的专题展览,传承好滇红历史文化的“精神”。

第三,要协调联动,提高层次。以滇红文化寻根探源的高度,谋划滇红史料挖掘利用,动员各方面的力量,推动滇红历史研究。组织市级有关部门和院校开展课题研究,积极争取国家、省档案、史志、社科等部门和院校支持,借脑借智,提升滇红史学研究价值,更好推动滇红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同时,边发掘、边保护、边研究、边展示,及时将最新的滇红历史文化研究成果向社会公众传播,使滇红史料活起来、用起来、火起来。

发言人:张大远,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委员主任,文化艺术和新闻出版界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