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协会议> 全体会议
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大会发言丨杨国庆:深挖林草资源潜力 做强林草资源经济
发布时间:2024-03-04 21:52:00     来源:临沧市政协 阅读次数:10

640 (24).jpg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森林既是水库、钱库、粮库,也是碳库。临沧林草资源富集,通过多年来持续不断打基础、固根本、谋长远,全市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不断提升,生态产品生产和生态服务供给能力不断增强,特别是以核桃、临沧坚果等为代表的经济林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全市林草产业总产值由“十二五”末的142.5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470.29亿元,广大群众在林草事业发展进程中共享了成果、得到了实惠。

但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全市资源保护利用水平还不高,林草资源生态效益和生态红利还未充分释放。一是现有资源集约利用率低。国土“三调”融合后,全市林地面积2080.73万亩,占国土面积的59%,较融合前减少209.97万亩,其中可灵活开发利用的人工商品林仅有449.5万亩,较融合前减少390万亩,且90%的人工商品林都已均山到户,广大林农自主经营和抗风险能力弱,致使很多资源没有得到合理充分的开发利用。二是经营主体量少质弱。林产业发展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社会资本进入意愿不强,目前全市无国家级林业龙头企业,仅有省级林业龙头企业26户,2023年全市林草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为51.91:32.42:15.67,一产占比超过一半。三是科技支撑能力弱。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不足,管理普遍粗放,目前全市森林公顷蓄积仅为93.22立方米、低于全省10.58立方米、低于全国1.8立方米,丰产期的核桃平均亩产只有84.62公斤,临沧坚果平均亩产只有92.79公斤,均低于正常水平。四是宣传推介不够。全市森林覆盖率57.83%,有自然保护区5个、森林公园3个、省级风景名胜区5个、国有林场20个,有维管植物5866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分别有161种、166种,特别是亚洲象、绿孔雀等更是临沧保护的旗舰物种,但这些资源大多藏在山中无人知。

为此,建议:

综合考虑各县(区)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现状,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分类施策、规模经营的原则,在产业发展重点上:建议巩固提升核桃、临沧坚果产业,加快发展木竹精深加工、林下产业,积极推进森林旅游、森林康养产业,稳步推进林业碳汇试点、国家储备林建设。在产业发展布局上:建议核桃产业以凤庆县为主,临沧坚果产业以永德县、镇康县为主;林板一体化原料林基地建设以临翔区、云县、耿马自治县、沧源自治县、双江自治县为主;林下产业优先利用核桃、临沧坚果、橡胶林下空间发展;森林旅游、森林康养以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为主开展。围绕以上产业选择、布局情况,应更加突出几个重点:

一是更加重视科技赋能。应坚持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以建设森林“四库”为主攻方向,加大对森林经营的科技研发,以科技提质弥补空间不足,实现降本增效、综合利用。核桃、临沧坚果产业应继续按市委、市政府既定的目标和措施加以推进,同时应继续加大各类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应更加重视木材安全和林分质量提升,综合运用现有林改培、退化林修复、天然林抚育等措施,提高森林质量。应在保障森林生态系统质量的前提下,开展科技攻关,统筹利用好林下空间发展林药、林菌、林下种养殖等多种森林复合经营模式。应加强林业碳汇监测计量方法的研究,提前谋划,试点先行,在巩固林业碳汇存量、提升林业碳汇增量、探索林业碳汇开发路径方面进行积极尝试,努力探索出符合临沧林业资源高效综合利用的具体路径和有效措施。

二是更加重视龙头带头。应坚持以特色产业培育优质企业,以企业发展带动产业提升,有针对性地引培一批有实力的经营主体。应坚持走规模化、集约化的路子,通过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引导经营者以租赁、流转、合作等多种模式集约林地,实现“小山变大山”,提高林地产出率和综合效益。应重点扶持林板龙头企业参与原料林基地建设,示范带动林农种植发展工业原料林,以“培育—采伐—培育”的方式有效提升林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群众增收、企业增效、产业发展的“多方共赢”。

三是更加重视业态培育。应坚持绿色生态是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坚持保护优先、科学利用,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依托亚洲象国家公园创建、“巨龙竹文化产业园”打造等,积极研发“低碳旅游”产品、服务及项目,引导森林旅游企业低碳化运营,森林旅游者低碳化消费,积极培育森林旅游、森林康养、自然教育、森林文化等新业态,打造新兴森林生态旅游目的地品牌,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发言人:杨国庆,临沧市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书记、局长,生态环境界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