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协会议> 全体会议
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大会发言丨李德新:探索蔗园清洁生产新模式 加快构建蔗糖产业循环经济链
发布时间:2024-03-04 21:52:00     来源:临沧市政协 阅读次数:11

640 (25).jpg

蔗糖产业是临沧“十四五”期间重点培育的4个五百亿级产业之一。加快蔗糖精深加工和制糖副产物、废弃物综合利用,构建回路闭合循环经济链是加快蔗糖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临沧甘蔗种植面积达116.18万亩,每年产生的蔗梢蔗叶超过100万吨,价值超过1.7亿元。大量的蔗叶蔗梢堆放在蔗园,将对宿根蔗萌芽、松根培土、病虫害防治造成影响。按传统的耕作方式,除部分的蔗梢被使用为饲料外,其余大部分就地焚烧,既污染环境又浪费资源。经调研,蔗梢蔗叶不能充分利用的核心堵点是蔗梢蔗叶收集成本大于收购价。以耿马坝区为例,收集1吨蔗梢蔗叶的成本是220元,收购价仅为170元,蔗农觉得划不来。为破解这一难题,耿马县积极探索建设切段式甘蔗集中剥叶站,推广“砍一刀”收割新模式,全蔗进入剥叶站处理,茎秆进入糖厂,蔗梢蔗叶集中收集用作饲料、燃料、肥料和人工菌营养基,既降低了劳动强度、节约了砍收成本、增加了蔗农收入,又增加了甘蔗原料的新鲜度,提高了出糖率,把原来一把火烧掉的废弃物变废为宝,迈出了蔗梢蔗叶综合利用、蔗园清洁生产的关键一步。经测算,较传统砍收模式,每吨可节约用工71%,增收32元。出糖率可提高0.17个百分点,按照2022/2023榨季全市453万吨的入榨量计算,可多产白糖7700吨。目前,耿马已建成切段式甘蔗集中剥叶生产线20条。

由于剥叶站建设处于探索起步阶段,在具体的实践中,也逐步暴露出一些问题。一是利益联结机制还不成熟。制糖企业、剥叶站、农户之间就手工砍运成本核算、剥叶成本核算、扣杂比例等关键环节还没有达成一致,蔗农的成本账和收入账还没有完全算清楚,所以部分蔗农还存在一定的观望心态。二是蔗梢蔗叶综合利用短板突出。由于部分剥叶站设施不配套,仅上马了剥叶设备,没有配打包设备,导致蔗梢蔗叶运输成本高、销售难。同时,由于缺乏大型龙头企业对蔗梢蔗叶开展综合利用,现有饲料、肥料、燃料和人工菌营养基企业量小质弱,不能完全消耗产生的蔗梢蔗叶,造成部分剥叶站内蔗梢蔗叶大量堆放无人收购。三是山区半山区机械化收割推广困难。山区半山区蔗园宜机化改造程度低,不利于大中型机械操作,集中剥叶站推广难度大。
为进一步推广这一蔗园清洁生产新模式,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环境向好,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用好政策支撑。一是建议出台支持甘蔗集中剥叶站建设的扶持政策,从机械购置补贴、用地审批、供电、技术升级改造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加快剥叶站推广建设。二是建议积极向上汇报争取,增加国家糖料蔗良种良法技术推广补贴对机收补贴力度,进一步降低蔗农的生产成本,增加收入。三是建议将更多的山区、半山区蔗园的宜机化改造纳入土地整治项目,打牢蔗园清洁生产的基础。
第二,用好技术支撑。一是加大与甘蔗生产科研机构、农机制造研发机构的技术合作,促进农机和农艺的适配,制定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标准,逐步实现甘蔗砍收的机械化,进一步降低砍收成本。同时对现有的剥叶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提高剥叶的干净度。二是鼓励相关企业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加大对蔗梢蔗叶综合利用的技术研发,探索综合利用的新途径,开发下游产品,进一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第三,用好企业支撑。一是结合肉牛产业发展,通过以商招商引入合作伙伴等方式,引入大型饲料加工企业,实现肉牛产业和蔗糖产业的互利共赢。二是进一步加大对蔗梢蔗叶综合利用相关企业的招商引资,引入有实力、有技术、有市场的肥料、燃料等生产企业,对蔗梢蔗叶实现规模化加工利用,破解销售难的问题。三是支持和鼓励各制糖企业进行蔗梢蔗叶替代置换蔗渣作为燃料的技术攻关和设备改造,在现有的生产环节中实现综合利用。
发言人:李德新,耿马自治县政协党组书记、主席,中共界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