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协会议> 全体会议
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大会发言丨张支忠:补短提弱 降本增效着力推动冷链物流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5-02-15 10:00:00     阅读次数:17

图片补短提弱   降本增效

着力推动冷链物流业高质量发展


现代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加快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产销冷链集配中心、两端冷链物流设施的三级冷链物流节点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临沧市在推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上取得了新的突破。镇康县边境特色工业园区冷链物流建设项目已完工,临沧火车站物流园区、云县火车站滇西物流产业园区、凤庆县桃核全产业链智能物流园等一批冷链物流建设项目有序推进,孟定清水河口岸冷链集配中心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集中建设了一批产地预冷、仓储保鲜、分拣包装、初制加工等设施,融通形成县、乡、村三级冷链物流体系。全市共建成冷库260座、库容79.3万立方米,年处理量达155.8万吨。
虽然全市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许多短板不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物流通道体系还不完善。临清高速公路尚未全线建成通车,临清铁路、临普铁路正在推进前期工作,临沧清水河物流枢纽、临沧火车站物流园区等新通道沿线重大物流设施还处于建设初期,多式联运发展还形不成合力,“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通道体系尚不完善。二是物流与产业发展衔接支撑不足。部分地区未将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与寄递行业三级服务节点建设进行整合,“临品出滇”与寄递业务未能有机融合起来,充分发挥行业助力生鲜消费品下乡、生鲜农产品出村的网络优势不足。乡级、村级的冷链寄递服务节点建设仍需加强。三是大型龙头“链主”企业缺乏。市内物流企业仅有国家A级物流企业3户,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企业多为中小企业,主要以区域性服务为主,经营管理粗放,整体效率不高,缺乏区域竞争力强、影响力大的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龙头企业。
聚焦制约冷链物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为构建设施节约、运输高效、服务优质、安全可靠的国际国内一体化冷链物流体系,推动冷链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一是加快重要节点物流枢纽建设。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在中缅印度洋新通道沿线国家布局建设物流设施海外仓,加快清水河口岸、南伞口岸、永和口岸、临沧火车站等重要节点物流仓储基础设施建设,并配套完善冷链物流设施。积极争取临沧清水河陆上边境口岸型物流枢纽、临沧陆港型物流枢纽建设列入省级物流枢纽认定建设名单,争取云县滇西物流园区列入省级冷链骨干基地。持续推动中缅印度洋新通道多式联运发展,加快骨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畅通“临品出滇”内外通道。
二是推进农产品冷链集配中心建设。在茶叶、蔗糖、核桃、坚果、咖啡、蔬菜、肉制品等农特产品主产地,规划布局和建设一批产地骨干冷链集配中心,改善产地公共冷库设施条件,强化产地预冷、仓储保鲜、分级分拣、初加工、产地直销和配送等能力,提高农产品集散和商品化处理效率。积极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根据实际需求建设公共型冷藏保鲜设施,服务当地群众,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三是加快构建城乡衔接的物流配送体系。高质量实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城市绿色货运配送,推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加快建设高效集约、协同共享、融合开放、绿色低碳的城乡高效配送体系。提升城市商业能级、打造更多智慧便民的消费场景,引领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健全和完善县、乡、村农村物流网络体系,加快推动客货邮融合发展,鼓励冷链运输企业与供销、邮政快递、电商等企业合作,畅通工业品下乡“最后一公里”和农产品出村进城“最先一公里”。
四是推动现代物流业降本增效。加大数字经济与物流业融合的力度,鼓励企业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推动冷链基础设施智慧化改造升级。推广自动仓储、分拣、监控等设备应用,打造自动无人冷链仓。加快物流信息化平台建设,推动线上线下物流资源整合,推进数据共享,提高物流运行效率。加速绿色货运配送城市建设,推动运输设备大规模更新,推广使用清洁能源运输装备和装卸设施,有效降低物流成本。

发言人:张支忠,市政协委员,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经济界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