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香政协> 文史资料
讲好临沧故事|为革命作出贡献的杨和玉
发布时间:2024-10-13 20:05:00     来源:《临沧优秀巾帼人物——临沧文史资料选辑第九辑》 阅读次数:23

                                                             为革命作出贡献的杨和玉

杨和玉,原临沧县马台乡马台渡口人,生于1910年3月8日,因生前团结邻里,勤俭持家,热情好客,和夫家姓薛,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薛大妈”。

1949年8月,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反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二纵11支队奉命从缅宁(今临沧市临翔区)撤出向思普地区转移,到达马台渡口却找不到一只渡船。原来国民党反动武装得知二纵11支队要从马台渡口过江,早已命令土匪强迫船工将船顺江放走,并强行让船工离开渡口,妄图将我800多人的边纵部队全歼于澜沧江边。收船费的朱老八舍不得放走所有船只,就偷偷地将一只船划到隐蔽处拴上铁链系在树上,将船只沉入江底,这样唯一的一条船得以保留下来。杨和玉知道这件事,但不知船藏在什么地方。当地农会副主席向朝升带着边纵战士找到杨和玉,请她帮助找渡船,深明大义的杨和玉带着战士们顺江边来到渡口上游寻找,看到一根栓在树上的链子,战士们顺着铁链摸下,从很深的江水中费劲地将船拉出水面。船找到后,农会副主席向朝升带着边纵战士到深山丛林中找到船工李开周,二纵11支队立即利用这只船开始渡江。经过两天两夜的抢渡,除骡马和辎重外,800多名将士顺利地渡过澜沧江。当最后一次渡船时,敌人已逼近江边,船板、船沿已被敌人的子弹打得千疮百孔,严重进水,战士们是在边划船、边还击、边排水过程中艰难渡过澜沧江的。渡江部队领导提出:“为防止敌人报复,凡是支援边纵部队渡江的群众都要随军过江”。但杨和玉看到人多仅有一只船,渡江任务繁重,为保证每个战士都能安全渡江,她只是让丈夫背起5岁的小儿子,牵着8岁的二女儿和10岁的二儿子随部队过了江,然后自己带着大儿子潜入深山躲避。
微信图片_20241018143705.jpg
杨和玉烈士牺牲的地点——马台石灰窑垭口
国民党反动土匪武装得知杨和玉协助边纵部队找到船只,打破了他们在澜沧江边全歼边纵部队的图谋,使边纵部队成为第二支“蔡家军”的阴谋未能得逞,气急败坏,派出土匪到处搜捕杨和玉。在昼夜不停的大雨中,杨和玉母子俩先是在海子村山脚的树林里躲了3个昼夜,然后到海子村的向光华家牛厩楼躲藏。1949年9月1日凌晨,杨和玉不幸被捕,随即被敌人残酷地杀害于马台石灰窑丫口,临刑时杨和玉临死不屈,中弹后她与敌人抢刀搏斗,手上留下了道道刀痕,牺牲时年仅39岁。
杨和玉是妇女的楷模,她为挽救二纵11支队800多名指战员的生命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为革命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2004年10月,云南省人民政府追认杨和玉为革命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