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协履职> 委员建言
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大会发言丨魏江腾:推动“临品出滇” 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4-03-03 21:05:00     来源:临沧市政协 阅读次数:14

640 (16).jpg

临沧是传统的农业大市,“林、茶、果、糖、牛、菜、中药材、咖啡”等高原特色产业优势明显。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问题导向,以改革增动力,以开放促发展,以“小背包”勇闯“大市场”,破“产品难以适销对路”“大产业小产值”之困,做强做大高原特色产业。通过“临品出滇”背包市场业务洽谈订货会的方式把产品变商品,助推临沧产品下山、进城、出海、上网,把临沧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将企业“单打独斗”转化为“集团作战”,助力我市高原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先后组织418户临品企业到广东、上海、福建等六个省市举办专场订货会6期9场次,共邀约到目标城市1392户客商参加,现场成交额5776万元,协议订单额5.3亿元。

但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资源整合力度有待加强。各县(区)、市直部门在农特产品宣传及推介方面存在各吹各打,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模式,特色产品规模化不足,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要素没有充分整合优化,存在厚此薄彼情况。比如,乡村振兴、商务、农业农村、供销等部门组织企业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南亚博览会、临沧市优质农特产品系列展销活动,对参加企业有一定补助,有的补助多一点、有的补助少一点,而“临品出滇”没有补助,导致企业之间相互观望、相互攀比,给“临品出滇”的动员组织带来困难。二是订货会精准度还需提升。对目标城市客商邀请广度和精度还需提升,邀约到的部分客商与临品企业匹配度不高,难以达成长期持续的合作意向;对6期订货会达成的现场合作意向和签约项目,也存在一签了之,对后续工作推动,跟踪服务不到位。三是参展企业的思想认识还需提高。部分临品企业“做大”意识不强,企业间抱团发展、产品组合发展意识需要加强,企业回应市场需求调整产品供给的能力较弱,好产品未能变为好商品。比如,临品规模化、标准化和稳定供给等方面存在差距,单个临品企业很难满足客商供货需求,多次出现企业无法满足客商提出的量和质的需求,导致无法达成合作意向,错失了商机。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将“展示”理解为“展销”,满足于在活动中零敲碎打卖点东西,对活动中建立起的需求渠道主动跟进不够,对需求端提出的产品结构调整反应慢。      

对此,建议:

第一,打好“临品出滇”的组合拳。以问题为导向,对活动模块功能进行分类定责,落实各方职责放大组合效应。工商联、投资促进、供销等部门负责提升目标城市客商邀请广度和精度;商务等部门负责加大临品的线上推介展示力度,打造线上宣传推介模块;农业农村、市场监管、林草等部门负责打造和创建临品品牌,努力实现量产;投资促进、工商联等部门负责加大对意向签约项目的跟踪服务力度,促成项目有效落地。

第二,激发“临品出滇”的内生动力。针对目标城市市场需求情况、受众情况进行深入调研,了解掌握需求方市场对我市农特产品的偏好情况、供销关系和市场前景,增强市场洞察力、扩大临品影响力,把握市场竞争力。积极引导临品企业,以消费者是否满意为标准,积极转变经营理念,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满足市场不断升级换代的消费需求,让“临品”不断走向省外市场。

第三,形成“临品出滇”的系统动能。立足临沧糖、茶、果、菜、牛、中药材、咖啡等高原特色产品资源禀赋,牢固树立产业链思维,立足特色、创新产品、拉动消费;建设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多管齐下持续推进农产品下山、上网、进城、出海;鼓励、引导、支持农特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发展壮大,提升乡村服务业对农业全产业链支撑作用,打造优质品牌、优质产品和优秀企业;加大抱团发展力度,实现临品企业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分工合作,培育“链主”企业,形成上下游企业紧密配套衔接的产业体系,推进我市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推动形成临品系统产业链。

发言人:魏江腾(代表市工商联发言),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工商联界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