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协履职> 委员建言
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大会发言丨徐雄声:发挥“自然村长”作用 提升边疆基层治理水平
发布时间:2025-02-15 10:00:00     阅读次数:71

图片

发挥“自然村长”作用

提升边疆基层治理水平

为全面加强基层治理,提升边疆治理水平,2024年8月,中共临沧市委从市、县、乡(镇)机关选派了2461名干部,下沉到908个行政村(社区)担任“自然村长”。通过近半年的实践,“自然村长”在参与基层治理“微循环”中,充分发挥溶解“毛细血管”“栓塞”作用,强化吞噬“神经末梢”“癌细胞”能力,在排查化解矛盾纠纷,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中发挥着独特作用,进一步激励边疆人民在“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工作中,我也发现一些问题值得思考。主要是对“自然村长”理解认识还不全面,工作着力点还不到位。有的把“自然村长”当成以往的一些驻村工作队,工作停留在跟着走、问收入、填表格、背政策、对考核的套路上,让群众背后骂;有的在解决群众问题时不依靠群众,想当然办事,让群众不满意;有的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不上心、不用劲、打太极,让群众不信任;有的不把自己当“村长”,作为“局外人”游离在基层“微循环”之外,让群众不认可。为此,提出四点建议:

一、理解“自然村长”含义

我理解的“自然村长”就是解放战争时期的根据地干部,他们完全融入人民群众之中,在与群众水乳交融中赢得了群众的拥护,站稳了脚跟。“自然村长”要把自己当作一名普通的群众融入到群众之中,而他又不是一个普通的群众,要在其中发挥引领、示范、教育、感化作用,群众的诉求主要通过商量来实现,而不是以干部的身份指手画脚。要发挥好“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制度优势,健全民主协商机制,通过政协协商、基层协商等各种协商渠道的协同配合,培养基层民主氛围,让群众坐下来,把话说开说透,在融洽的气氛中达成共识、共谋发展;在群众参与中疏通淤泥、注入清水,夯实农村治理“基本盘”。比如,我在户乃社区就是通过商量办法解决了时间跨度长、涉及面广的5起纠纷;与村组干部、群众商量帮扶残疾人家庭增收问题,选择有意愿的60户病人家庭发展生猪养殖,得到群众认可。探索出了“进农家门,问农家难,帮农家忙”的三步工作法。

二、选出好的“自然村长”

“自然村长”具有特殊的使命,肩负着市委的重托,这就要求“自然村长”既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深厚的为民情怀、坚强的意志品质、昂扬的工作热情,还要有忍辱负重的工作定力。要注重在“三种人”中选拔。一是在干部队伍中的后备力量中选拔。干部队伍后备力量是党和国家事业的赓续者和开拓者,让后备力量走进农村,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在与群众摸爬滚打中,历练本领、增长才干,为以后承担更重要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在新录用的公务员和事业干部中选拔。让这些天之骄子开始参加工作就接入地气,让脚沾上泥巴、让手磨出老茧、让心平静下来,感悟人间烟火,知道家长里短,磨练品质意志,打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基础。三是在退出现职的职级干部中选拔。充分发挥他们经验丰富、视野宽广、信息灵通、熟悉基层的作用,让他们在基层治理中实现自我、再造价值、获得荣誉、赢得尊重。

三、合理划分“网格”

“自然村长”作为基层片区治理的“总网格长”,要紧紧依靠村组两级自治组织,紧紧依靠村组干部,结合农村实际合理划分网格,原则上每个村民小组划分为两个网格,分别由小组长和副组长担任网格长,这是农村长期形成的治理“骨架”,群众认可、行之有效,辅之现代信息手段,实现无缝隙、无死角管理,对网格反映的问题高效处置,形成基层治理新格局。

四、不断总结经验

“自然村长”在履职实践中,探索了不少新经验、新做法,取得了不少新成绩、新效果,相关部门要不断总结提炼、宣传推广、形成气势;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措施制度,使这一机制更加成熟、更加规范、更加有效,成为边疆治理的有效模式。

发言人:徐雄声,市政协委员,市政协二级巡视员、驻户乃社区“自然村长”,中共界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