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云县鸡肉米线”品牌
推动全市米线产业高质量发展
米线是临沧传统特色美食名片之一,是临沧人民饮食文化的积淀。但由于缺乏龙头企业、物流体系不畅、营销模式单一、品牌效应不强,“细米线、粗产业”的发展格局尚未形成。
以“云县鸡肉米线”为例,仍存在不少问题。一是企业量小质弱。“云县鸡肉米线”久负盛名,已传承500余年,深受消费者青睐。但由于缺乏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缺乏对外销售的袋装、方便产品,导致市场拓展不足,销售规模体量小,产业带动作用不明显。二是缺乏地方标准。地方标准和规范尚未制定,团体协会尚未成立,经营主体间互不认同、相互掣肘,导致产品“五花八门”,制法、配料各异,质量参差不齐。三是品牌边际效应不明显。在市内外的“云县鸡肉米线”经营店铺已达几千家,数量不断增加,知名度不断提升。但绝大多数市外店铺都只是“不用云县米线、不用云县鸡肉”的挂名品牌,“墙内开花墙外香”。四是潜力挖掘不充分。部分经营者服务水平低,连锁化程度不足,与当前线上线下、连锁经营不适应;部分经营者忽视文化内涵,对米线历史文化、非遗传承培育挖掘研究不足,文化外溢效应不明显。
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培育龙头,做实前端。引进和培育一批预包装米线、调味品、配套原料、餐具厨具等“专精特新”龙头企业,构建“云县鸡肉米线”全产业链发展体系。充分利用云县“手撕鸡”“火腿木瓜鸡”“山地黑肉鸡”等山地鸡产业优势,打造一批原材料种植养殖示范基地,推动水稻种植、米线生产、餐饮配料及肉制品等原材料本地化规模化生产。
二是标准先行,提升质量。借鉴凤庆“滇红茶产业联盟”发展模式,加快成立“云县鸡肉米线餐饮协会”,由协会牵头制定《团体标准》和《营销运营管理规范》,按照“统一制法技艺、统一政策扶持、统一门店标识、统一加盟标准、统一店内文宣、统一品牌维权”“六统一”标准,推动从质量、包装、运输、运营场所、交易服务、卫生管理、投诉及监督等方面的标准化,保证“云县鸡肉米线”的原汁原味。同时,以行业协会推动龙头企业制定工艺质量《企业标准》,倒逼米线产业建立产业链标准化体系、质量追溯体系。
三是示范带动,做优品牌。借鉴广西螺蛳粉等地方小吃的经验做法,加快“云县鸡肉米线”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注册和“老字号”申报,建立“云县鸡肉米线”统一标志,引导企业规范使用。鼓励企业申请注册企业商标,构建“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的“母子品牌”体系,有效避免盲目扩张、无序竞争及同质化发展,提升商标品牌效应。实施“百城千店”工程,在全国布局有等级、有规模、有示范效应的旗舰店、连锁店,形成品牌连锁经营体系。
四是创新营销,拓展市场。加强与淘宝、拼多多、抖音等电商平台合作,搭建电商生态圈,加速品牌传播。推动“云县鸡肉米线”进展会、进商超、进平台、进景区,举办云县“啤酒狂欢节+鸡肉米线节”、美食大赛,全方位宣传推介“云县鸡肉米线”。发挥非遗传承项目和传承人优势,传承保护“鸡肉”制法技艺,深度发掘历史文化价值,讲好“云县鸡肉米线”故事,以“云县鸡肉米线”的虹吸效应,推动全市米线产业高质量发展。
发言人:张新荣,市政协委员,云县荣康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工商联界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