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香政协> 学习交流
创新“三个三”网络体系 提升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质效
发布时间:2024-12-20 18:20:55     阅读次数:14

【核心阅读】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和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临沧市政协在组织体系、阵地建设、平台搭建上积极探索实践,取得了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有组织、界限清、重点明、载体实、成果丰的良好效果。在1122全省政协系统深入推进委员联系界别群众暨委员工作室工作会议上,市政协主席李银峰同志作了题为《创新“三个三”网络体系 提升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质效》的交流发言,得到省政协副主席董华同志的充分肯定。

 

 

 

 

创新“三个三”网络体系

提升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质效

 

202211月)

临沧市政协

 

今年以来,临沧市政协采取党建引领带动、突出界别特色、履职力量下沉等举措,市县“一盘棋”推进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取得了制度体系完备、平台载体丰富、履职成效显著的良好效果。

一、构建“三个体系”,党建赋能提高组织化程度。一是健全组织体系。健全“委员联合党委+专委会委员党支部+委员学习小组”的组织体系,压实党组织做好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的主体责任,强化组织功能,适当扩大中共界别委员联系范围,其他按就近就便就岗的原则联系所在界别群众,构建起有组织、责任明、界限清的网络体系,把各族各界群众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二是创建品牌体系。制定印发《关于创建具有政协特色支部品牌的通知》,将专委会委员党支部建设与联系界别群众工作结合起来,着力打造“书香型”、“治理型”等系列特色党支部品牌。社会和法制委党支部积极参与基层网格化治理,收集界别群众意见建议71条、社情民意信息23条,有效助推乡村善治,成为“治理型”特色党支部。三是完善制度体系。制定主席会议成员和专委会联系指导界别、界别召集人和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等制度机制,每名政协委员联系5名界别群众,采取座谈交流、定期走访、谈心谈话等方式,每季度开展1次联系活动,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反映界别群众的呼声和诉求。

二、创建“三个阵地”,丰富载体推动经常性开展。一是建立专委会委员工作室。根据各界别委员分布和界别群众需求,在全市77个乡镇(街道)统一设立专委会委员工作室80个,采取“委员工作室+协商在基层、提案培育、社情民意收集站”模式,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联系界别群众工作,培育提案189件,反映社情民意信息71条。二是设立界别委员工作室。在边境村、社区、“双助推”联络点等设立界别工作室4个,实现反映民意、服务民生、凝聚共识的全程融合。临翔区在青年创业园建立共青团界别工作室,帮助264名创业青年争取贷款2136万元,提供就业岗位426个,成功孵化企业21户。三是组建专家委员工作室。结合委员自身职业特点和专业优势,在8县(区)探索设立9个医疗卫生、法律服务、心理咨询等专家委员工作室,常态化联系界别群众。

三、用好“三个平台”,力量下沉实现融合式发展。一是联建“两个基地”。由市县专委会共同选点,在乡镇(街道)、村(社区)建立80个基层履职实践和民主培训基地,组织委员开展履职活动和协商民主培训260场次,参与群众3.4万人次。二是规范“边寨协商”议事室。与组织、民政部门制定印发《关于推动“两商”衔接的通知》,推动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集中规范10个边境乡镇、45个边境村(社区)协商议事室,广泛吸纳边疆各族各界群众参与协商议事532375人次,取得了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的良好效果。三是建立社情民意信息联系点。在各民主党派、政协各参加单位、各县(区)政协建立社情意信息联系点21个,在每个县(区)设立1个乡(镇、街道)社情民意信息直报点,《关于高度重视和保护临沧市云县白莺山古茶树资源的建议》,分别得到省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省政协领导3次批示,并通过民盟云南省委“直通车”上报民盟中央。

沧市政协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具体工作中,发现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和解决。一是区分不同界别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侧重点,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联系工作,解决好联系滞后、边界不清、工作无序等问题。二是修订完善相关制度,明确联系对象、范围、内容和方式方法,切实解决联系单一、单向等问题。三是加强对委员个人工作室的监督管理,防止利用政协影响拓展个人业务,着力解决私人领地等问题。

 

(本文执笔:王建平 郑耀军  张建全  审核:袁自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