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院子,几张篾桌,几个篾凳…… 9月24日上午10:00,勐角民族乡莲花塘村金龙自然村安少家院子里,一场围绕群众渴盼的“院坝协商”民生协商议事正在进行。
金龙自然村共有住户77户307人,位于世界佤乡乡村振兴产业示范项目——莲花公社暨民族团结示范园建设项目、崇明区沪滇帮扶“并蒂莲花”民俗村项目核心区。项目的实施,对金龙自然村村庄排污管网、村内道路、沿路沿路民居立面等村庄风貌升级改造,打造了金龙自然村以傣族风貌为主的多民族团结乡村振兴示范村。采取乡级支持一点、村级搭配一点、群众自筹一点、社会帮助一点的“四个一点”方式聚拢资源,在金龙自然村大力开展绿美村庄建设,动员全村77户农户全部拆除户与户之间的围墙,改为砌筑花台、种植花草,整个寨子一下子就显得敞亮、美观,村庄颜值进一步提升。
但在今年年初县政协开展的“委员大走访 基层大调研”活动中,发现金龙自然村虽然村庄基础设施、绿化美化等得到全面提升,但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差距较大,与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和硬件极不匹配,村容村貌缺乏长期抓、持久管的实用“招数”。
“自‘绿美村庄建设’打造以来,我们寨子的环境有了很大改善,院内宽敞整洁,环境优美。”协商活动一开始,村民代表俸正荣就高兴地说,村里的道路变宽敞了,院落变整洁了,家家户户都砌起了花台,周边的房屋也进行了一些统一规划,村民的日子越来越舒畅。“但大家还有个头疼的事情。”村民代表贺子游接下话题说,“就是寨子的环境卫生没有能够很好的保持,左邻右舍没有形成合力。今后大家要养成好习惯,‘院内靠自己、院外靠大家’,男女老少积极动起来”。
本次协商议事会议题正是源于县政协年初开展的“委员大走访 基层大调研”活动中,县政协委员深入村寨走访、听取群众意见。当时,村民们就表达了想巩固提升寨子卫生的意愿。
群众的渴盼,就是委员努力的方向。走访回来,李明珠和尹金明就将村民的诉求进行了整理,并及时向县政协委员联络委和勐角民族乡相关负责人进行了反映。于是便有了县政协和乡党委政府组织安排的此次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推广应用,全域推进宜居宜业和美村庄建设,全面打造乡村振兴“千万工程”示范新样板的协商议事。这一次协商议事会议上,乡党委政府及村“两委”相关负责人、自然村长、部分村民代表和县政协委员围坐在一起,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纷纷围绕主题,提出各自的意见建议,共同商议金龙自然村环境整治巩固提升的具体事宜。
通过充分协商,会议达成以下共识:一是强化宣传引导。全面增强村民爱护环境的意识,自觉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二是落实属地责任。按照“定路段、定时间、定人员、定标准”的要求,制定落实“属地管理、划片包干、责任到人”的工作机制,全面推行“党员中心户+10户联防”网格治理模式。三是健全完善机制。在《村规民约》的基础上,制定完善金龙自然村人居环境卫生整治“院内十条标准”和“寨内十条标准”,确保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提升向长久巩固推进。
“协商有实效,寨子美如画,村民日子越过越漂亮。”贺文华带有傣族口音的回应获得了一片掌声,也是为此次协商议事点了一个大大的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