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镇康县的村头巷尾、广场院落,一张板凳、几杯清茶,政协委员、群众代表、党员干部围坐一起,坦诚交流。一场场院坝协商正成为县政协贴近群众、服务民生的生动实践。县政协以院坝协商为桥,将协商民主触角延伸至基层末梢,让政协担当在田间地头焕发活力,也让群众的心声在春风化雨中成为发展的力量。
靶向选题,锚定群众心头真牵挂。镇康县政协始终将选题方向锚定在县域发展的关键处、群众生活的关切点,坚持不调研不协商原则,力求以“小切口”撬动“大治理”。军赛乡南班木四组村民代表胡状德感慨:“把集体家当摸清楚、管起来、用起来确实是我们眼下的操心事。”针对这一群众心头的“牵挂”,县政协精准聚焦农村公共资产管理难题,组织召开院坝协商议事会,达成了“清权责、建机制”两项核心共识,形成了构建“三步走”“三完善”长效管理体系的“政协方案”。凤尾镇郭家寨自然村协商议事会则将目光投向基层协商民主体系建设,呼应的是群众对基层治理提质增效的殷切期望。这些来自一线的呼声与期盼,正是县政协精准选题的源头活水,确保协商议事真正成为连接党委、政府决策与群众需求的“连心桥”。
高质效议事,绽放协商民主真活力。院坝协商的魅力,在于它搭建起平等开放的对话平台,让群众从旁观者真正转变为参与者。“污水横流、垃圾乱堆,光靠村干部跑腿没用”“以前政府干、群众看,会开得热闹,事纹丝不动”……在南伞镇热水河村、勐堆乡仓木厂自然村的协商现场,这些质朴的话语,既有围绕共同关切的热烈讨论,又有对美好家园建设的共同愿景。院坝里充满烟火气与真性情的议事氛围,让群众切实感受到自身意见被尊重、被采纳的价值感,协商意识在无形中培育,院坝协商成为凝聚民心、汇聚众智的暖心会。
务实转化,收获惠及民生真效益。镇康县政协始终以群众满意为导向,聚焦基层治理、产业发展等核心议题,通过协商找思路、谋路径,推动“议得好”向“办得实”转化。云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专家进村开展草鱼养殖培训,《寻味临沧》点赞勐捧全鱼宴——这背后是“院坝协商激活草鱼产业‘一池春水’”的生动实践。总投资2350万元、占地2000余亩的木场黄精基地开工建设,是“院坝协商来搭桥,让药材悄然变‘药财’”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的鲜活注解。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成为协商智慧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明证。县政协通过院坝协商,实实在在推动了协商成果向民生福祉的转化,让发展成果惠及各族群众,为边疆和谐稳定、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坚实的“政协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