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院坝协商> 典型案例
“协商在基层”助推乡村振兴的鲜活样本
发布时间:2024-12-23 16:52:55     阅读次数:13

【核心阅读】近年来,镇康县政协按照省政协“协商在基层”规范、务实、有效的总体要求和临沧市政协开展“协商在基层”助推乡村振兴工作的安排部署,以助力培育新型业态、“一村一品”和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为重点,全面开展“协商在基层”助推乡村振兴工作,取得了兴产业、促治理、聚共识的良好效果。

 

“协商在基层”助推乡村振兴的鲜活样本

——镇康县凤尾镇“打造乡愁水韵 助力乡村旅游”

协商议事会议典型案例

 

2022826日,镇康县政协在凤尾镇傣族寨自然村召开以“打造乡愁水韵 助力乡村旅游”为议题的“协商在基层”协商议事会议,完整体现规范、务实、有效的鲜明特点,是镇康县政协运用“协商在基层”工作机制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一个成功范例,在优选协商议题、发挥协商主体作用、推动协商议事和成果转化等方面积累了经验。

一、“两个导向”突出协商议事务实要求

省政协提出“协商在基层”务实要求,主要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切口小、关联广、影响大,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实事,回应群众急难愁盼,扩大基层群众参与协商议事,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愿望,协助党委和政府增进人民福祉。镇康县凤尾镇傣族寨自然村“打造乡愁水韵 助力乡村旅游”协商议事会议,坚持协商于民、协商为民“两个导向”,实现协商议题、协商主体聚焦,保障了协商工作的务实性。一是聚焦民生实事优选协商议题。凤尾镇傣族寨自然村位于凤尾老县城西南部,全村75307人,有傣族70286人、占全村人口93%,村居环境山清水秀、竹影婆娑、小桥流水、交通畅达,乡村产业优势显著,民族特色文化浓厚,乡村旅游资源呈现出明显的依山、沿水、近城的空间聚集特征,多元发展潜力较大。协商议题聚焦乡村旅游业态培育,是一个党政关注、群众期盼的协商议题,协商议事赢得了群众积极支持。从协商选题的角度看,本次协商议事会议是落实“协商在基层”工作务实要求的睿智之举,体现了协商为民的价值导向。二是突出协商主体扩大群众参与。根据协商议题需要,协商议事会议在邀请涉及乡村旅游业态发展的县级有关部门负责人参会的基础上,扩大基层群众参与面,31名协商主体中,基层群众代表和各利益方代表达19名、占61%,涵盖了凤尾村“两委”班子成员、驻村工作队员、乡村规划牵头人、乡村振兴理事会成员、傣族特色美食农家乐经营户代表、手工竹编艺人代表、网络直播爱好者代表、养殖户代表、乡贤人士等各方面。从协商主体的角度看,本次协商议事会议是落实“协商在基层”工作务实要求的重要举措,体现了协商于民的鲜明导向。

二、“三个层面”保障协商过程规范运行

省政协提出“协商在基层”规范要求,主要是按照“党委领导、政府支持、政协搭台、各方参与、服务群众”的原则,做好搭平台、建队伍、搞协商的工作,让“协商在基层”成为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的大舞台。镇康县凤尾镇傣族寨自然村“打造乡愁水韵 助力乡村旅游”协商议事会议,在县级政协、基层党组织、群众三个层面强化组织规程的有序落实,保障了协商工作的规范性。一是县政协搭台“统”得好。镇康县政协建立“主席会议成员+专委会+乡镇委员履职组”的挂联机制,主席会议成员、专委会主任分别担任乡镇协商议事会议第一、第二召集人,明确专委会直接“操盘”挂联乡镇“协商在基层”工作,压实了政协搭台的履职责任;成立由县政协主席任组长,1名副主席任副组长的“协商在基层”工作推进组,统筹协商议题审核、进度分析、召开部门联席会议等工作。实作中,县政协挂联凤尾镇的副主席、委员联络和学习委先后4次深入傣族寨自然村实地调研,遴选协商议题、征求群众意见、形成调研报告、制定协商方案,做足做实做细前期工作,为协商活动有序开展创造条件。二是镇村党组织重视“推”得实。凤尾镇党委把“协商在基层”工作主动融入党委的总体工作安排,以党委书记担任“协商在基层”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出台实施方案、制定协商计划、交办协商意见等方式高位推动,由党委副书记联系政协工作并担任乡镇政协委员履职组组长,明确1名政协工作联络员,组织驻乡镇政协委员参加协商议事;凤尾村党总支全面参与协商议事具体会务,组织群众参加协商议事、反映社情民意、提出意见建议。实作中,凤尾镇召开党委会议听取协商调研情况汇报,审定协商议题,确定协商主体和会议组织事项,组织驻地政协委员参与调研、协商等工作;凤尾村党总支在遴选协商主体、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发动群众上做了大量具体细致工作,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三是群众积极参与“议”得深。基层群众代表主动参与协商议事,围绕协商议题,聚焦手工竹编工艺如何传承发展、傣族特色美食如何改进提升等问题,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在整治村容村貌、完善旅游功能、争取项目支持等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用大白话、大直话、真心话表达了群众急难愁盼,达成了协商共识,体现了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人民民主真谛,使“协商在基层”的过程成为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过程,为党委科学决策、有效施政厚植了群众基础。

三、“四个维度”推动协商成果有效转化

省政协提出“协商在基层”有效要求,主要是通过协商成果的转化,形成党委政府决策措施,推动解决实际问题和广泛凝聚共识,促进政协制度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的效能。镇康县凤尾镇傣族寨自然村“打造乡愁水韵 助力乡村旅游”协商议事会议,从规划引领、项目带动、人才支撑、机制固化“四个维度”,推动协商成果全面转化,保障了协商工作的有效性。一是助力制定乡村旅游规划。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网、厕八个基础要素,充分发挥傣族寨自然村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人文优势和民族特色优势,完善制定村庄旅游发展规划,以开发竹艺产品、傣族特色美食为重点,增加旅游公厕、停车场等功能,打造叠水瀑布、鹊桥联姻、原生石磨、感恩古井、绿孔雀保护园等特色旅游景点,培育乡村旅游业态,推动绿美村庄建设,增加农民收入。二是推动完善乡村基础设施。规划上报傣族寨田坝田园综合体建设项目,深度开发衍生和孵化特色农业观光、农业科教学堂、农事体验、农趣休闲、乡村美食等乡村旅游品牌和旅游产品,形成多元主题差异化乡村旅游新业态。目前,在县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已整合涉农项目资金150万元,投入到绿美村寨建设和产业发展中。三是强化实施乡村人才工程。以专题讲座、参观考察、选派骨干外出培训等形式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着力培养乡村旅游经营、服务、管理人才,提高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目前,已选派17名手工竹编艺人到临沧市临翔区中山竹艺馆参观学习,临翔区中山竹艺馆选派技术力量到傣族寨自然村开展实地培训144人,完成文艺骨干培训384人次、餐饮业培训497人次,新发展傣族美食农家乐3户、全村达8户。四是促进构建乡村治理体系。制定傣族寨自然村村容村貌整治方案,重点实施村庄道路改造提升、“两污”治理、厕所革命、厨房革命等工程,完善村庄“网格化”治理体系,推动落实“周五爱卫日”、垃圾清运收费等制度。目前,采取镇直机关干部挂联到户机制,引导村民群众积极开展花园、果园、菜园的“三园”主题美丽庭院建设,建成示范户17户,取得“开门赏花、伸手摘果、入席品肴、出门带货”的良好效果,成为远近有名的“网红打卡地”,每天引得各方游人纷至沓来。

 

(推荐单位:镇康县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