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院坝协商> 典型案例
“三有三好”议事会 “三转三赢”硕果累
发布时间:2024-12-23 16:52:21     阅读次数:14

【核心阅读】20229月,永德县政协在乌木龙乡召开了“保护青山绿水 搬迁百年桑沼哩”协商议事会议,突出体现了有内容、有内涵、有效果,议题来源好、协商氛围好、成果转化好的“三有三好”特点。

 

“三有三好”议事会  “三转三赢”硕果累

——永德县乌木龙乡“保护青山绿水  搬迁百年桑沼哩”

协商议事会议典型案例

 

2022922日,永德县政协在乌木龙乡蕨坝村石榴籽广场召开了以“保护青山绿水 搬迁百年桑沼哩”为议题的协商议事会议。这场协商议事会议体现了有内容、有内涵、有效果,议题来源好、协商氛围好、成果转化好的“三有三好”特点,通过协商成果的有效转化,凝聚起了当地俐群众搬迁百年“桑沼哩”、保护青山绿水、共建美好家园的共识,取得了转变守旧思想、转变生活方式、转变陈规陋习,水源地得到有效保护、村庄得到有效治理、维护民族团结的“三转三赢”效果。

一、有内容,协商议题来源好

“桑沼哩”,是俐语音,汉语翻译为桑树脚下出热水,相约到那里去沐浴之意。永德县乌木龙乡“桑沼哩”俐情人节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每年农历二月十五,俐人慕名而来的游客在石灰地村“桑沼哩”情人谷会聚、增情、结缘,形成了集民族歌舞、商贸旅游为一体的少数民族节庆活动,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俐群众也因此增加了旅游收入。然而,在市县政协开展河(湖)长制督察工作中却发现,“桑沼哩”俐情人节举办地位于康家坝水库水源地保护区域内,每年举办“桑沼哩”俐情人节期间,存在生活垃圾乱堆、乱扔,垃圾清除不及时等问题,对水源地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县委、政府多次提出搬迁桑沼哩”情人节举办地的计划,但由于当地俐群众担忧举办地搬迁后影响他们的文化传承及旅游收入,群众意见不统一,搬迁工作一度陷入僵局。为切实做好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乌木龙乡协商议事会议将该议题纳入年度“协商在基层”工作选题,拟用“商量”的手段破解“桑沼哩”搬迁难的问题。该议题得到县委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批准由县政协搭台,组织相关政协委员和水务、文旅、农业农村等部门深入乌木龙乡开展商前调研,就“桑沼哩”举办地搬迁问题进行座谈沟通及问卷调查,摸清了情况,积极宣传水源地生态保护工作的相关政策,为召开协商议事会议奠定了很好的群众基础。

二、有内涵,协商议事氛围好

2022922日,“保护青山绿水 搬迁百年桑沼哩”协商议事会议如期在乌木龙乡蕨坝村石榴籽广场召开。协商主体由市县政协委员6人、县级部门代表2人、专家代表2人、俐人代表6人、石灰地村村民代表5人、蕨坝村村民代表5人、乡村干部职工代表9人,共35人组成。在观看专题片《美丽中国——清水绿岸》后,市县政协委员陈忠花做政策宣传工作,她说:“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水源区生态保护修复,多次强调,要把水源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划出硬杠杠,坚定不移做好各项工作,守好这一库碧水。作为当地人,大家必须要把水源地生态保护工作摆在第一位,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住绿水青山”。这一番话让在座的所有人陷入了沉思。俐“头人”首先打破了会场的寂静,说到这次会议是为了帮助我们俐人解决问题的,大家有什么话都可以讲,并表明了愿意搬迁节庆举办地的态度。县政协生态环境界政协委员茶辕轲,作为本次协商议事的主旨发言人,进一步宣传阐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基本精神、基本内容、基本要求,结合康家坝水库水源地存在生活垃圾乱堆乱扔等实际情况,现场分析了“桑沼哩”举办地搬迁后对水源地保护的重大意义,提出了“搬迁‘桑沼哩’举办地,修订完善石灰地村村规民约,组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合作社”三条协商意见,引起了与会人员的强烈共鸣。协商主体纷纷赞同和支持主发言人提出的意见,同时也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节庆举办地搬迁后,如何治理石灰地村人居环境,怎样更好保障俐人的‘利益’,如何助推民族团结进步”等问题及意见。协商会场气氛和谐生动且秩序井然,集中反映了基层群众所思所盼,协商达成了“将‘桑沼哩’举办地搬迁至蕨坝村石榴籽广场,修订完善石灰地村村规民约,成立俐人传统文化合作社3条共识,找准了党政决策部署和基层群众诉求的契合点。

三、有效果,协商成果转化好

“我与妹相遇,相遇在此时,你像花一朵,不采真可惜,愿采这朵花,思念夜难眠;到处开花朵,等待布谷叫,布谷不出窝,时辰还不到,远方人烟起,相遇就来临。”随着这首流传上百年的俐米山歌唱起,“桑沼哩”举办地正式搬迁到蕨坝村石榴籽广场。通过协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俐米群众共识,一次性解决了水源保护问题;修订完善了石灰地村村规民约,明确相应的环境卫生“三包”责任,引导俐群众转变生产生活方式,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现了村庄治理从“无序”到“有序”的变化,让村民从“局外人”变为“主人翁”。成立了俐人传统文化合作社,规范节庆期间少数民族的风俗陋习,明确了石榴籽广场为“桑沼哩”与火把节“两节”举办地,划分节庆活动区域、商贸区域,设立歌舞祭祀表演小组、民族服装饮食售卖小组、移风易俗宣传小组,进一步促进民族节日融合发展、平台共用共享,有效助推了乌木龙乡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推荐单位:永德县政协)